資本市場對于促進形成“雙循環”新發展格局具有樞紐作用
- 來源:證劵日報
- 時間:2020-09-30 17:28:54
9月29日,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第三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,會議圍繞資本市場服務“雙循環”新發展格局、人民幣匯率波動對資本市場的影響、注冊制下的發行承銷市場規范等主題進行了深入討論。
中泰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、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、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、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、長江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戈、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、興業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王涵、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、中航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董忠云、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出席會議并作主題演講和點評。海富通基金副總經理王智慧、泓德基金副總經理溫永鵬應邀參會討論。楊德龍主持本次例會。
與會專家認為,資本市場對于促進形成“雙循環”新發展格局具有樞紐作用。在形成國內大循環方面,資本市場可以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直接融資、并購重組等服務,并通過價格機制等促進勞動和數據等要素向高效率領域聚集,促進供給側改革。在促進國內國際循環方面,隨著國內消費作用的增強,A股等人民幣資產回報的自主性提高,將促使持有人民幣資產的需求上升,進而帶動更多國際資金流入。建議堅持在市場化、法制化的基礎上,適時在A股市場全面推進注冊制改革,加大直接融資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力度,服務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和創業企業上市融資,促進實現科技、資本和實體經濟更高水平循環。同時順應注冊制多元化上市標準形成,加快完善多元化退市機制,加大退市制度執行力度,將實體經濟中出現的優勝劣汰反映到資本市場上,促進資本市場要素市場化配置效率。
與會專家認為,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國內經濟復蘇態勢良好,我國外貿份額和外商投資占比仍維持上升趨勢,境內外利差擴大等是影響近期人民幣匯率升值的重要因素。市場數據表明,當前人民幣匯率彈性有所增加,但屬于正常雙向波動,并未出現趨勢性升值。由于全球疫情尚未結束,地緣政治等因素具有較多不確定性,人民幣匯率變動趨勢尚未明朗。近年來,外資持有國內股票和債券的規模逐漸增加,人民幣匯率波動未對外資流入資本市場產生明顯影響,目前外資在A股市場的進出基本保持平衡。從全球資產價格波動看,在寬松的流動性環境下,跨境資產價格波動的傳導加快,建議關注國外資本市場波動對國內市場的溢出效應,防范跨境資產價格波動的風險。
對于注冊制下的發行承銷市場規范,與會專家建議,一是進一步完善注冊制下新股定價制度,可借鑒成熟市場基石投資者配售機制,發揮專業機構投資者市場穩定器作用,同時給予發行方或主承銷方更多主動權利;可建立相應激勵機制,提高主承銷商投資價值研究報告質量,鼓勵其他承銷商與主承銷商同時發布投資價值研究報告。二是堅定推行發行承銷行為市場化,進一步加強發行承銷主體行為規范和網下投資者詢價、報價、申購行為自律管理,維護分散決策的市場原則,促進形成有效的價格約束和市場約束,鼓勵投融資雙方以價值投資為導向形成合作博弈。三是建立完善線下線上路演業務規范和程序保障,避免路演流于形式;鼓勵路演發揮更大作用,促進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溝通交流,提高價值發現效率。
相關政府部門及證監會、證券業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50余人參加了本次例會。20余位首席經濟學家通過視頻方式參加會議。